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申报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附件4
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
申 报 书
成 果 名 称 | 德能淬理 兼爱善工—中等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成果主要完成人 | 王琳、张伟、苏琰 |
|
|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 |
|
|
|
|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 四川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 |
|
|
推荐时间 | 2021年9月 20日 |
|
|
成果所属类别 | 中等职业教育 |
代码 | □ □ □ □ □ □ |
序号 | □ □ □ □ □ □ |
编号 |
|
四川省教育厅 制
2021年8月
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持有者承诺书
在申报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过程中,本人自愿作出如下承诺:
对填写的《2021年四川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书》各项内容及提供的相关佐证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
本成果已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2019 年四川省 一 等奖、 年国家级 等奖,若有此类情况请填写,无此类情况请在空白处划斜线),但在原有基础上有特别创新。
特此承诺。
持有人签字:
申报单位名称(盖章):
2021年 9月20日
一、成果简介(可另加附页)
成果 曾获 奖励 情况 | 获 奖 时 间 | 获 奖 种 类 | 获 奖 等 级 | 授 奖 部 门 |
2019年11月 | 科研重点课题 | 一等奖 | 四川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 |
|
|
|
|
|
|
|
|
|
|
|
|
成果依托项目 | 项目名称 | 项目级别 | 文号及项目编号 |
|
|
|
|
|
|
|
|
|
成果 起止间 | 起始: 2017年9月 实践检验时间: 2 年 完成: 2019年9月 |
1. 成果简介 成果的主题:德能淬理 兼爱善工----中等职业学校立德树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课题围绕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批示和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总体精神,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制造2025》、《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 规划纲要》和四川省职成教育“十三五”规划的要求,将“德能淬理,兼爱善工”的基本教育模式融入中职教育工作中去,使中职毕业生切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实际需要,为社会培养更多德能兼备的优秀人才。 “德能淬理、兼爱善工”的实质,是以科学教育和技术教育为基础,以人文教育为方向和目的全面教育观。使广大师生在创造和享受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和享受相应水准的精神文明,并在精神维度上获得更大的空间,体现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现实融合。这也是对学校传统精神和育人思想的再次继承、发展和主动运用。体现出一种客观、务实、卓有远见的精神风貌。 |
2. 成果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解决的教学问题: ①学校方面:将环保志工文化、华商农场、华商厨房、第二课堂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中,使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开设的课程,能与时俱进;有吸引力,提升硬件设施配置;让中职生对中职教育本身的理念清晰,对中央职业教育精神有很好的领悟。有效改革中职学校制订的中专招生方案,富有实效的创新精神。 ②学生方面:通过华商农场、华商厨房、环保志工文化、理实一体化技能提升,解决了现在的中职学生综合素质偏低,行为习惯较差,具有感恩、孝道、恭敬、礼仪、利他、包容优良品质。从中职学生习惯于原来的保姆式教育方式,被动学习、被动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提升其自我控制能力及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③教材方面:解决了中职学校现用教材内容陈旧单一,缺乏知识适用性问题;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新方法与初中教材衔接连贯,让原来知识脱节与基础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等客观原因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得到改观,学生也能在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有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学习品质;从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到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际操作,使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链接;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学习。 (2)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①建立了一套培养职业学校学生“德才兼备”的特色文化体系和特色管理体系,助推学校立德树人的人文素养,塑造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参与意识、吃苦耐劳、体验创新、有工匠品质的专业技能人才; ②课题采用实际操作与案例相结合的研究方式,顺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方针,使职业教育从就业升学教育向创业升学教育转化; ③通过研究职业学校工匠精神的确立与实践,在职业学校中,尝试创立“匠士”学衔体系,以促进职业教育学衔体系的建立。 |
3. 成果的创新点 (1)以使用和操作简便委基本原则,整体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文化建设体系,形成专著《德能淬理 兼爱善工》。 (2)创办公益性家长学校,每学期对家长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校免费提供培训、书籍、住宿)传统文化、家庭教育、职业发展规划、亲子教育、感恩教育、专业认知等方面的课程培训,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不仅培育两代人,而且可以影响三代人,把这种特色教育模式发展下去,也是未来社会教育的创新与发展。通过为期三天对家长全面的培训,学校为培训合格的家长颁发家长学校结业证书,这张证书不仅仅是对家长的培训与教育,更是家长陪伴教育孩子的一次人生历程,公益性家长学校促使一部分家长摒弃传统的“棒打出孝子”或者过度溺爱的教育模式,用爱和智慧来教育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模式得到了孩子和家庭的认可。培训家长达8000余人次,辐射1200多个家庭,使家长与学生在职业学校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达到家校共育,促进学生与职业的有效衔接,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论文《为了学生的未来,携手共建家长学校——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家长学校的研究与实践》。 (3)建立以“学生自我认同为基础”的道德水平评价方案,形成论文两篇—《浅谈"孝"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借鉴意义——以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为实例》、《浅谈如何在德育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以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为实例》。 (4)建立匠士学衔体系,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专门性人才,并形成其科研成果——《关于职业院校"学衔授予"探索与研究》、《中职学校"匠士"评价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究——以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为例》。 (5)创办华商农场,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强化了劳动意识,端正了学生生活态度,提升学生自我价值认知,树立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6)创办华商厨房,学校每个学期教会学生两道家常菜,学生在劳动教育和养活教育中,掌握生存技能,学以致用,与社会职业有效衔接。 |
4. 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建立了华商理工环保文化体系,通过学校的主导作用,家庭的同步配合,社区环保宣导,让环保教育与家庭社区共同渗透,全面提高了学生社会公民意识,家长的环保意识,乃至社区公民的文明生活品位和环保素养,促进了社区的环境改善和人文和谐。每一天,学校收集塑料瓶150斤左右,纸板270斤左右,一个月就有13000多斤,四个月收集的塑料瓶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一圈。学校将每月卖出的5000元存入慈善公益基金里,由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专项管理,公益基金开支是主要是用于帮助特困学生、困难家庭、革命老兵社会捐助、重疾捐赠、积极抗疫捐赠、郑州洪灾社会捐赠。学校并于德源部分中小学环保结对共建,推广与复制环保理念和系列环境保护行动。 (2)华商农场、华商厨房—已作为学校劳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每周二、三下午四点后,学生分批次到华商农场或华商厨房体验劳动动手操作,提升第二课堂特色教学。 (3)该成果已在我校形成了完整的文化体系,并广泛应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其教育成果并纳入学校的长期规划中。 |
二、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一完成人 姓 名 | 王琳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8年8月 | 最后 学历 | 在职研究生 |
参加工作 时间 | 1999年7月 | 职业院校 教龄 | 27年 |
专业技术 职务 | 高级工程师 | 现任党政 职务 | 校长 |
工作单位 |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 | 办公电话 | 86100388 |
现从事工作 及专长 | 教育教学 | 移动电话 | 15982326687 |
电子邮箱 | 3339806163@qq.com | 邮政编码 | 611730 |
详细通讯地址 | 成都郫都区德源镇寿增路153号 |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 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教师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工作者” 2016年被国家教育部教育发展委员会评为“全国特色教育建设先进工作者” |
主 要 贡 献 | (1)目前已发表论文2篇,专著2本,参与编著1本。 [1]王琳. 回归教育本源——教人求真、学做真人[J]. 中国高新区, 2018(016):90-91. [2]王琳. 立德树人,知行合一——四川省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资源节约型校园创建纪实[J]. 环境教育, 2020(9). [3]王琳.德能淬理 兼爱善工[M].团结出版社,2019.7 [4]2019年10月编撰校本教材一本:《唤醒》 [5]参与编著1本:《人生策划与创业手册》 (2)获得荣誉证书及主要成果: 2005年被成都市教育局评为“成都市优秀校长”; 2007年被成都市教育局评为“成都市优秀校长”;被四川省聘为“省级专家库(建筑市政工程类)评标专家”; 2010年被国家教育部发展基金会评为“全国民办教育先进工作者” ; 2013年在学校倡导践行环保教育,随后将环保回收垃圾所得和全校教职工每月乐捐15元,设立慈善公益基金。2019年 6月四川长宁地震,学校为灾区捐助 5000 元。同年9 月份,学校李同义同学身患白血病,学校为他捐赠2000 元,体现了校本文化育人的人文关怀。当听到郫都区老兵“董班长”的事迹,全校师生十分感动,累计为老兵捐赠10000 元爱心基金。仅2018-2019年,学校启动慈善公益基金累计捐助20余万元。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广大国防班师生参与和践行有意义的爱国主义实操课。2020年,疫情发生之后,学校启动慈善公益基金筹备32吨次氯酸钠消毒液,全力驰援战“疫”一线。其中为郫都区教育局捐赠消毒液5吨,郫都区红十字会捐赠消毒液10吨,郫都区德源镇人民政府捐赠消毒液5吨,蒲江县人民政府捐赠消毒液10吨,青羊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捐赠消毒液2吨,这些数量巨大的物资,都是用我们学校的环保爱心公益基金购买的。全民志愿者及义工的校本文化,又为全校师生上了生动的社会公民课程。2021年7月,郑州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学校启动爱心基金为其捐款3000元。学校设立从慈善公益基金以来,受益的人达300余人次。 2014年举办公益性家长学校,累计培训家长8000余人次,辐射1200多个家庭,并将此成果常态化并纳入我校十年规划,我校将一如既往坚持家校共育,达到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成果的最大化。 2017年,将核心校本文化融入课题研究中—《德能淬理 兼爱善工》获中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2017—2018科研重点课题一等奖。 2020年12月特聘为全国生态文明与环境教育发展联盟理事会理事职务。 本 人 签 名: 年 月 日 |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二)完成人 姓 名 | 张伟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83年10月19日 | 最后 学历 | 本
- 联系方式:028-86100388 028-67927771
- 地址:成都市郫都区德源街道田坝东街127号
Copyright 2019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 All Rights Resved.
蜀ICP备1201060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