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理念和文化的土壤,它们是学校办学特色的外在呈现和内在灵魂,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
了解先进的办学理念
感受其校园文化的魅力吧~
文化特色篇
华商理工有着怎样的文化魅力呢?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精益求精,构建了一套特色文化体系:晨读、静心、公益性家长学校、华商理工厨房、华商理工农场、“家文化”、 感恩文化、环保文化、志愿者文化、人文素养教育等。
学校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形成师生认同的文化愿景,用文化润泽师生的心灵,影响师生的精神境界和行为方式,并转化为引领和推动学校在高位上可持续发展的源源动力。
一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学校“养活”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认为学生不仅要掌握一门专业技能,更应该让他们懂得在劳动中去寻求智慧,体验劳动的艰辛。劳动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魄,还是“去懒促勤”的重要手段;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端正了学生生活态度,树立了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
1、华商理工农场
华商理工农场是学校劳动教育的核心。农场占地面积30余亩,由各系师生分区认种,根据季节不同栽种各类时令蔬菜。种一颗蔬菜幼苗,从除草施肥到培育成熟采摘整个过程,让学生体会收获的快乐,感悟劳动的艰辛。农场的建立,是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懂得,只有靠勤劳的双手才能获得丰硕的成果和幸福美好的生活。
2、华商理工厨房
“生活即是教育”,我们认为“生活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必要补充,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道德修养,还要把“生活教育”(即“养活教育”)融入其中。华商理工厨房的建立,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和生存能力,从而使他们在生活和人格上得到锻炼和升华。华商理工厨房是学校“生活教育”(即“养活教育”)的具体实践,要求每位学生每学期学会做两道菜。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一种生存技能,还增强了他们对家庭的一种责任感。
二 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是让学生懂得知恩、报恩、识恩、感恩。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现在不少学生只知索取,不懂回报,更不要说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诲之恩,以及同学、朋友帮助之恩。
为了让学生懂得感恩,学校把感恩教育和孝道文化作为学生“德行”教育的基础,编入学校育人体系当中,渗透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使他们懂得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构建了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 慈善公益
慈善公益是学校价值观“诚实、好学、利他、不走捷径”,利他品质的具体实践,也是学校志愿者文化的延伸。全校师生积极自发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环保分类、敬老院陪护。利他奉献精神在学校的倡导,目的在于培养师生大爱的人文情怀,增强其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人文“真、善、美”在学校已蔚然成风。
学校成立了慈善公益基金,它是由老师每日一善5毛钱的捐助,和师生每天早晚两次环保分类所得款项累积而成。累积的公益基金用于帮助困难学生及社会需要帮助的人,这已在学校形成了一种公益爱心文化。是老师践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的教育理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大爱之心、仁爱之心、利他之心,种下了一颗善的种子。
1、“环保”文化
2013年学校开始在全校推行环保理念,每天早晚老师身体力行,带领学生进行环保分类,回收资源。全体师生躬亲共学、躬亲共做,不断学习先进环保理念践行环保分类。全校都是环保志愿者,人人参与每天坚持做环保。同时,学校志愿者每周都会走进社区倡导“清净在源头,环保在心中”的公益活动。环保已在学校成为了一种文化。
2、“志愿者”文化
华商理工志愿者文化是学校文化内涵和价值观的具体呈现,也是学校“利他”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老师带领和学生共同参与下,用我们的实际行动践行学校倡导的“家文化、孝道文化、感恩文化、环保文化、志愿者文化”,从而走出了一条具有利他人文品质之路,是学校对学生品格教育和道德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华商理工每一位老师每一位学生都是志愿者。学校给每一位师生建立了志愿者档案,记录了他们志愿者服务的时间,大爱精神弥漫在学校每个角落,使校园充满了爱的能量,弥漫着和谐温馨气氛。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长期在教育实践中
积淀出的深厚文化底蕴
和独到的办学理念
培养了一批又一批
优秀、卓越的学生
成都华商理工职业学校也逐渐成长为
特色鲜明、育人有道的品牌名校